经常有人问李笑薇:“究竟什么是量化投资?”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这还是一个新鲜话题。现在,量化投资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中国基金业的热门词汇。
除富国外,博时、嘉实这批老基金公司都在花大价钱从海外引入一批专家,设计、推出量化投资产品,博时基金已经把量化投资作为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李笑薇说,她能明显感觉到国内量化投资的气氛在急剧升温。“有家券商不久前举办了一场金融工程年会,以往每年只有二三十人参加,今年一下子暴增到上百人。”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A股市场仅有一只量化基金,而今年以来已经获批发行4只量化基金。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还有更多的量化基金产品在报批和酝酿中,“宽客”们正迎来他们的“花样年华”。
量化投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的美国,当时一小群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投身于投资银行,对冲基金或是彭博之类的金融软件公司,开始尝试着把他们的技术应用于证券市场,对旧的模型修修补补,或开发出新的模型来确定证券价值,这些人就被称之为“宽客”。最初他们主要面对利率市场等,而现在,从国债、外汇、股票期权到气候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宽客”们开发出来的金融交易产品。在股票市场,量化模型主要用于基本面量化和统计套利交易策略,设定风格、行业、估值、市场情绪、股价变动规律等各类因子及权重建成一个基本的量化模型。
李笑薇说,简单定义,量化投资就是将投资专家的思想、经验和直觉反映在量化模型中,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投资判断。但量化投资也并不是计算机决定一切,还是要靠人脑来设计调整。
从今年6月履新以来,李笑薇马不停蹄地开始了A股的量化投资之旅,筛选数据,调试模型,组建了一个4人的团队,并设计了一只量化产品上报。虽然经常要加班加点,但她感觉很有奔头。
“如果谈到薪酬,说实话,还是在美国挣得多。”李笑薇看中的是国内这片可以说还未开垦的量化投资处女地。2003年李笑薇从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时,正逢一波量化投资的热潮末端。“得益于数据供应和计算机技术的发达,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量化投资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量化基金规模翻了四倍多,而同期美国共同基金总规模只增加了1.5倍。”到2009年,她从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以大中华主动股票投资总监职位离职时,在美国,量化投资在全部投资中已占30%以上。巴克莱管理的量化基金规模从1977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底的1.5万亿美元,高峰时超过2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还远未开发。截至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仅有3只量化基金,规模占基金总规模比例仅为0.6%,“哪家公司能领先一步,可能就将改变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说。“量化投资在今年突然火爆,也是有原因的。”他解释说,“一方面A股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量化选股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另一方面,数据供应的水平经过几年发展,有了长足进步,能够支撑模型构建的需要。加上在基金产品同质化背景下,量化投资是个创新的突破口。”
量化投资的旗帜人物——詹姆斯·西蒙斯运用他的神奇模型,从1989年到2006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给他的大奖章基金带来38.5%的收益率。
“西蒙斯模型的结构我们无法了解,不过整体而言,量化投资更强调科学性,它意味着投资从艺术迈向科学。”李笑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