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现最后一跌重要信号 由弱转强仍需三要素
当前政策层面依然处于真空期,市场做多信心极度缺乏,同时盘面热点领涨板块的缺失也令场外资金不得不继续观望,短线来看,沪指2000点大关将面临考验。而2000点附近的“最后一跌”能否引发一波反弹行情,还要看政策面是否有利好支持,外加成交量是否能有效放大。操作上,建议目前可谨慎控制仓位在三到四成,待较为明显的企稳信号出现后,再逐步加大仓位配置,不妨重点留意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品种。
回顾近期股指回落的节奏可以发现,前期地产、保险等权重板块呈现补跌走势的同时,中小盘股则保持相对活跃的态势,触摸屏、页岩气等题材概念品种在盘中也有反复走强的动作,尤其中小板、创业板指数明显强于主板指数。而上周情况便有所变化,部分权重股出现一定的护盘动作,尤其是在宝钢拟用50亿回购率先做出积极表态,其股价当日涨停之后,中石油、中石化也曾在盘中一度快速走强拉动指数,随后券商、保险等板块也有一定的跟进。相对权重股的表现,中小盘股在上周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走势。从指数方面来看,相对主板指数的迭创新低,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上周也逐步出现一定的破位迹象,盘中一些强势的题材概念股也快速补跌。短线来看,中小盘股可能仍有加速下跌的可能,这难免也将进一步打击市场人气。不过,在2000点附近,板块表现继续分化也属于多空分歧的正常表现,大盘股和小盘股走势之间的“跷跷板”特征固然使得做多动能难以凝聚,但权重股的局部回稳有助于放缓市场的下跌节奏,同时也有助于强化股指在2000点附近的支撑力度,中小盘股的加速回落可能会导致恐慌气氛的蔓延,但这也往往是股指出现“最后一跌”的重要信号。
自2453点下跌以来,沪指呈现出曲折性下跌的特征,从而在形态上也构筑了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通道,该下降通道的上轨大致与30日均线重合,下轨基本平行于上轨,主要以5月28日的2309点低点和7月31日的2100点低点为构筑点,从近期的运行规律来看,股指在回落过程中触及下轨附近将获得一定的技术性支撑,而在上轨附近反弹将面临压力。就当前的节奏而言,股指很可能通过快速下跌的方式完成对下轨支撑的考验,时点预计在9月中旬左右,而位置则大概在下轨通道的2000点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2000点附近,股指在实现最后一跌后展开技术性反弹,也并不代表A股将就此摆脱弱势格局,市场由弱转强仍需要几大因素的支持和配合。
首先,从近期政策消息面的变化来看,虽然无论是转融通业务中的融资先行,还是宝钢在上周率先以50亿资金回购,包括管理层不断表态蓝筹股的投资价值以及前期已经破题的员工持股计划等,这些都透露出管理层政策维稳的意图,但对于A股而言,尚不足起到扭转当前弱势的作用,毕竟这些表态更多只是停留在相对的“喊口号”层面上,对于改善经济状态和完善资本市场体制的作用都并不明显。因此,未来A股要实现由弱转强,仍需要实质性政策出台的配合,包括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宽松以及财税方面的进一步改革。
其次,技术面上成交量出现“越级式”的放大是股指转强的重要信号。回顾998点和1664点等历史底部可以发现,在股指低点的附近,成交量均出现了跳跃式的放大。就沪市单日量能而言,如998点单日只有50亿元,但随后的第三天便快速放大至近200亿元;1664点附近则由200亿元迅速放大至900亿,年初展开反弹时的2132点低点当日也仅从不到400亿元的成交量迅速放大至近千亿,量能出现快速放大代表着场外资金的跑步入场,同时也是主流资金进场抢筹的重要信号。相对于目前A股的市值而言,沪市单日量能水平需要快速放大至千亿附近,股指才有可能摆脱弱势格局。
再次,盘面上需要出现具备号召力的领涨热点,主动扛起做多旗帜,因为赚钱效应的出现对场外资金构成极大的吸引。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水泥板块的连续上行是带动1664点反弹的关键,今年以来的两波反弹,也分别是由信息技术板块和“金改”概念板块带动,反映在股指的形态上,则是出现了2个交易日以上的连续中阳线组合,这也同样可以作为市场扭转弱势的参考信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板块得以持续性领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毕竟,A股的运行素来就带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痕迹,因此,管理层在财政政策以及行业扶持方面的调控导向同样是股指走强的重要影响因素。
9月反弹或非“水中月”
从种种市场迹象来看,目前市场似乎已经极为接近底部,但今年多次言底失败的经验使得投资者心态相当谨慎,不敢再轻易抄底。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从9月的股市环境来看,指数出现反弹并非乐观的一厢情愿。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未来2-3个月市场将处于业绩消息真空但政策消息可能较为密集的阶段,资金也将从三季度的业绩偏好转向政策偏好。转向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在目前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关口,政策倾向一定积极,从中央层面的稳增长到地方层面的投资潮,都有可能对市场形成刺激;二是淡化业绩而强调政策,利好的一定是周期类行业,由于这些公司在市场中的权重极大,它们的企稳对指数的支撑作用远非消费及成长股可比。
另外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指标可能仍将低迷,周末公布的PMI数据10个月来首次跌破50%的枯荣线,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经济活动收缩十分明显,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政策放松预期将升温。CPI的企稳回升是目前比较一致的市场预期,从历史经验来看,CPI见底回升期股市的表现通常不会太差。
从外围市场来看,9月是欧美政治经济活动的高峰期,政策利好可能出现。美联储曾经在2010年的10月推出了QE2,当时掀起了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股市的强劲上涨。从目前的情况看,推出QE3的可能性不大,但其他积极的经济政策或将对全球股市构成刺激。
事实上,真正的考验来自资金面,尤其是9月中下旬市场可能面对季末资金紧张的情况,不过货币当局可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对冲,如加大逆回购力度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总体来看,尽管9月股市环境不能说很理想,但暂时看不到能够继续深度打压市场的理由,在目前指数和大多数个股超跌、底部信号频现的情况下,9月市场出现拐点甚至大幅反弹并非“镜花水月”,投资者不必过分悲观。
五信号预示底部渐行渐近
随着上证指数在8月跌破2132点的“钻石底”,市场重心逐步下降至2100点下方,2000点整数关口也“岌岌可危”。不过,在一片悲观声中,一些积极的市场信号也相继出现,这或许意味着市场的阶段性底部渐行渐近。
信号一:部分股票的横向估值已经接近国际水平。过去很长时间,中国经济的高增速使得中国股票的估值显著高于欧美、日韩、香港等发达市场。不过经历了长达3年的持续调整,目前A股市场中很多股票的估值已经“国际化”。最直观的对比是A+H股公司,目前78只AH股中A股股价和H股股价价差在正负20%以内的有28只,占比约36%,而这其中有相当多是大型权重股。目前恒生AH溢价指数为108.62点,处在历史较低水平。
信号二:强势股大范围补跌。从A股市场的历史运行规律来看,每每在一轮指数调整的末期,都会出现强势股补跌的情况。本轮大盘调整的前3/4时间里,市场中先后出现过一些较为抗跌的板块及个股,5、6两月医药板块整体走出强势行情,累计涨幅超越大盘约18个百分点;7月餐饮旅游板块较为抗跌,跑赢沪综指3.84个百分点。同期,市场中还出现了资金追捧成长股的情况,创业板指数在5-7月累计跑赢沪综指15.35个百分点。不过到了8月尤其是进入8月下旬,上述强势板块都出现了大幅下挫,创业板指数在上周四的盘中跌幅一度超过5%。
信号三:大小非净减持额同比环比双双大幅下降。从历史统计看,产业资本的动向对于指数的走势有较为明显的指示意义,上证指数历史上的重要底部几乎都伴随着产业资本的大量增持。从8月的数据看,尽管没有出现净增持的情况,但净减持额仅为8.18亿元,相比去年8月的68.69亿元下降了88%,环比今年7月的40.21亿元下降7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的净减持额为7.5亿元,之后指数出现了幅度大约为15%的反弹。8月净减持额再次跌破10亿元,意味着产业资本在当前点位上的态度相对乐观。
信号四:8月24日后融资市场多次出现单日净偿还的情况。单日融资净偿还的频繁出现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极度悲观,从2011年二季度(融资融券正式推出的1年时)到现在,融资净偿还高峰的出现无一例外地预示着指数阶段反弹即将来临。而从具体的数字看,净偿还金额越大,未来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统计显示,8月24日-30日的5个交易日中,融资净偿还现象几度出现,5日累计净偿还额为3.96亿元。
信号五:沪市成交金额创44个月新低,技术面现强支撑。上周五,沪市创下了2008年12月26日以来的单日最低成交额,仅有353亿元。深圳市场成交较沪市活跃,但单日416亿元的成交额也是最近半年的最低水平。月线4连阴和“地量”同时出现,可能意味着“地价”也将到来。同时,从技术上来看,今年2月底和5月初形成的M头,其颈线位置在2250点,按照经典技术分析理论,当指数突破颈线向下运行的距离与M头的第二顶部到颈线的距离相等时,为重要技术支撑位,经计算该位置在2030点附近,也就是说指数已初步完成了理论跌幅。
五底部信号能否“兑换”9月反弹
上证综指以一根2.67%的阴线结束了8月份的交易,指数在创出阶段新低的同时,也走出了近8年来的首个月线四连阴。对于投资者来讲,股市红7月和红8月的预期已先后落空,市场情绪已低迷到了极致。不过,在一片悲观之中,一些积极的市场信号也不断闪现: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经与国际市场平行甚至更低,强势股补跌进入恐慌期,大小非净减持额环比同比大幅下降,技术层面超跌,这些信号或许预示着大盘的底部已渐行渐近。而与此同时,未来的经济、政策、外围环境并不严峻,这也使得这些底部信号在9月“兑换”反弹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