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基金公司的专户一对多将迎来成立后第三个年头。经历了三年的震荡下行市,日子还是很难过。热闹与喧嚣过后,一对多仍不得不面对大幅跌破面值的事实,接受“百万富翁”们此起彼伏的诘责。
过去的2011年,对不少专户投资经理而言,是饱受煎熬的一年。专户一对多净值跌破八毛,亏损超过20%,逐渐扩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番了解,2012年以来,不少偏股型专户一对多都收获绝对收益,前七个月净值涨幅超过7%的产品并不在少数。很可惜的是,即使全面跑赢沪深指数,大部分专户一对多依然面临净值尴尬因为要恢复到1元面值非一日之功。
三周年之际,专户一对多的的投资范围也将逐渐扩大,新基金公司也陆续加入到分抢市场蛋糕的战斗中。在传统的灵活配置型专户的阵地接连厮杀过后,一对多开始寻求创新突围。债券、对冲、量化以及期货套利等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基金公司专户产品线中。
年内普涨难解面值尴尬
2009年年中,首批专户一对多正式露面后普遍都录得正收益,一年时间内客户资产增长幅度超过10%,引得“百万富翁”们接踵而至,屡屡传出产品一日售罄的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伴随着A股市场在3000点几番挣扎并一路往下后,一对多的净值也尾随一路下行。记者了解到,只有极少数的投资经理能耐住寂寞,选择零仓位,避免损失。
2011年,沪深A股市场呈现单边下跌态势,上证指数年度跌幅超过20%,专户一对多偏爱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沦为重灾区,而向来稳健的大盘蓝筹股也同样遭遇颓势。
《每日经济新闻》搜集的超过百只一对多的数据显示,传统偏股型专户一对多,在2011年九成以上都在亏损。尤其是一些杠杆型分级产品,高风险部分损失惨重,期间有相应的一对多产品净值步入6毛行列。
2012年以来,年初沪深A股的一波反弹,显然给专户一对多产品提供了机遇。据记者多番了解,今年前七个月,部分传统一对多产品,净值涨幅超过7%,少数配置较为激进的一对多产品同期收益超过10%。分级型一对多中,高杠杆部分产品的收益更是超过20%。
不过,即使一对多在2012年进入普涨状态,大多数一对多的净值依旧在面值以下徘徊,部分一对多产品净值仍只有0.8元至0.9元。
“去年没有赎回,今年(净值)回来了一部分,主要是买了不少的高端白酒,大概涨了八个(百分)点,7月底的净值也只有0.86元左右,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面值,他们这两年都白忙了。”一位持有华南地区某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客户不由得感叹。
不过,一位持有沪上某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的持有人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很后悔去年四季度没有在打开时选择赎回,现在的净值更糟糕,还不到0.8元。下跌时没有控制风险,上涨时又错过机遇,(今年)前七个月才涨了不到1%。”
“今年以来,专户一对多收益亏损不会太大,操作比较积极的或许会有不错的表现,谨慎的也应该在盈亏平衡线附近。”沪上某基金公司的资深投资经理进一步解释:“只是大家去年亏得太多了,所以整体获得正收益的还比较少。”
记者注意到,一年期限对于投资经理来说过于短暂,很难体现出专户投资经理对绝对收益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事实上,由于先前推出的一对多普遍约定的期限为1年,大多都已清盘,目前仍在运作的一对多产品普遍都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不过,来自部分持有人提供的数据显示,一些业绩比较优秀的的专户产品,如招商基金在2009年9月推出的招商瑞泰灵活配置1号(三年期),截至7月底仍收获了超过25%的正收益。
债券型一对多急速扩容
进入2012年,债券市场持续牛市,公募债券型基金玩出众多“新花样”。毋庸置疑,这也同样促进了基金公司大力推进债券型专户一对多产品的问世。
债券型专户一对多面试后掘金能力不落人后,一年内收益超过10%并非难事。
一位持有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此前购买了富国基金发行的富国农行稳健壹号一对多,是一款偏债型产品,就五个月左右,顺利达到合同约定的收益目标,7月份就提前宣告结束。“收益差不多20%,我觉得这款产品赶上了好时机,当然投资经理能力也很突出。”持有人对此感到很满意。
据了解,深圳某基金公司旗下专户一对多全部实现正收益,而产品类型几乎都是偏债型。其一款收益超过10%的一对多产品也是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向。
“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有五六只投资债券类型的专户一对多,在今年也很常见。”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专户销售人士如此表示。向来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占据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固定收益债券型专户一对多同期收益表现也显得突出。
“绝对收益”创新突围
“传统灵活配置型产品,过于依赖基础市场的表现,现在市场这么糟糕,很难有正回报。前年还颇受欢迎的定增类专户产品,于去年开始陷入困境,在客户面前难以有效推动。”面对传统偏股型专户一对多的糟糕表现,上述沪上资深投资经理也直言无奈。
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近年来关于专户一对多门槛、投资范围的放松,基金公司开始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寻求突围,或者是塑造自身专户的品牌特色。从去年以来,对冲、量化、期货套利等一系列专户一对多产品也开始陆续露面。
去年6月,国投瑞银旗下的专户产品“国投瑞银银鸿瑞4号期货套利资产管理计划”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完成开户,成为上期所首个特殊单位客户,成为首只正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基金专户产品,此前该款产品首发募集超过2亿元。汇添富基金也宣布联手
东航金融开发专户期货套利产品。据有关人士透露,双方将于下月再度合作以遴选期货对冲基金经理。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财通基金依靠永安期货,也在此前不久完成了公司首只期货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募集。
此外,对冲、量化等以寻求获得绝对收益的专户一对多则是出现在多家基金公司名单中。
2011年8月,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推出了业内第一只量化对冲专户产品,率先开始了量化对冲的尝试。据多番了解,广发基金也在去年推出了名为广发量子对冲1号专户一对多产品。国泰基金也研发了一款以对冲为主题的一对多产品。汇添富、财通基金旗下的对冲型一对多产品均已投入到正式的运作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各家推出的一对多对冲产品在投资思路上呈现多样化特征。
与此同时,由于量化运作能力突出,富国基金将量化技术也推进到专户一对多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部分持有人了解到,富国基金和
招商银行合作,推出了一款富国招行量化对冲策略产品,很受大客户群体的青睐,其一上线规模就达到了3亿元。“大概是4月底成立的,才几个月就有超过3%的收益,现在又打开申购,考虑准备再进一点。”一位持有人向记者表示。
某大型银行的个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股票市场不好,以往一对多不好卖,这种创新的产品还能销售出去。其实客户对"绝对收益类"产品的需求很大,对追求稳健收益的高净值人士而言更具吸引力。关键的是,基金公司是否能够通过有效机制,真正做到无关市场涨跌,从而获得一定的绝对收益产品。”
据悉,去年部分信托、阳光私募基金等机构也开始做量化产品,不过整体收益并不理想。
对于量化投资,华宝兴业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徐林明曾表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量化投资的投资过程体现为投资理念和策略的验证、实践和坚持。投资理念才是量化投资的灵魂,只有建立在正确的投资理念基础上,将其优化验证,然后形成模型;人也是量化投资的关键,投资模型是最终形成的结果,对于模型参数的解读、优化都是人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