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内的交易场所比较单一,股票只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而国外的情况则是大量的流动性存在于交易所以外,比如大大小小的暗池、ECN等。即使同一只股票也会在多个交易所交易,目前NYSE股票只有25%左右的交易量是通过NYSE执行的。国外很多执行算法就是为这种条件量身定做的,比如各种智能路由算法,而在国内这些算法都没了用武之地。
其次,国内市场的T+1交割制度使得大量日内交易策略不能得以实施,高频交易策略更是无从谈起。除此以外,股票市场不允许卖空、缺乏做市商制度、可供交易的产品简单、交易指令不够完善等,都不利于程序化交易策略的开展。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好程序化交易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自今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被正式推出以来,大量的程序化套利策略纷纷出炉并创造出惊人的交易量。图14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月交易额和标普指数期货(包括普通合约和迷你合约)的月交易额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将两种货币的汇率折算进去,基本上国内的股指期货交易额已经和标普指数在同一水平。标普指数期货是面向整个市场的,而股指期货国内目前并没有对机构投资者开放,可以想象未来市场全面开放后国内的市场潜力有多大。结合目前国内的情况,我们认为程序化交易有望得到大力发展的几个原因:
1.股指期货和ETF的套利交易需要更多的算法支持,因为类似的交易策略都涉及到一篮子股票的交易执行,有效的算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执行风险。
2.国内券商对执行算法的服务很少。目前国内的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都是通过券商提供的市场直连通道(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下单交易,而券商并没有提供规模化的算法附加服务,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其他潜在市场。其他市场比如商品期货、权证等同样实行 T+0交割制度,也是程序化交易的潜在市场。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不少从事短线交易(趋势跟踪、反转)的投资者开发出各种程序化交易平台和策略,只是专业化和规模化有待提高。
4.人才优势。程序化交易通常需要有扎实数理基础和过硬编程能力的人才,而国内这方面有很好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多的国外量化基金来华开办分公司并在当地雇佣人才从事算法策略研究和开发也证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