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过去一些年在海外风起云涌,不过对国内投资者来说,如何在A股市场应用量化投资和量化模型是大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果用烹饪来比喻,传统的基于投研平台的主动型投资是通过投研人员的调研找出高于平均水平的公司,也就是“好菜、好原料”;而量化投资的一个应用就是在这些“好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量菜品数据建立模型,精确计算原料、刀工、佐料甚至火候的配比,降低风险,将这些菜品的制作进一步优化。
传统基金较大程度上依赖投研平台,而量化投资则主要依靠数量化模型。两者是两种不同投资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相比较起来,量化投资成本较低。当前,是要对创新指数基金产品进行研发和被动化管理。而对于已成立运作的指数基金来说,在系统建立起来后,相同管理类型的产品都可以共用一套系统,基金经理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对细节进行微调。比如目前银华管理的分级产品和纯被动的指数基金,大概在上午9点半以前,系统会提交所有产品的当日交易清单,基金经理的工作只是根据不同基金的一些投资限制在细节上进行调整。
当然,单纯开发指数基金是不够的,今年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在量化投资的基础上引入类似于对冲基金的机制,通过对冲来降低风险、降低波动率,在相对收益的基础上去追求绝对收益。
去年4月股指期货开闸,为引入对冲基金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目前,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尝试在专户业务上利用股指期货对冲风险。我们也在尝试通过量化投资的方法进行股指期货对冲,探索一条中国式“对冲基金”之路。
利用股指期货对冲组合风险,从理论上可以这样操作,即通过放空沪深300估值期货对冲组合基准风险,那么只要组合收益率高于沪深300基准收益,超越部分就属于相对收益能力的绝对部分。
从国内基金公司的过往业绩来看,投研人员能够选出高于基准收益率的组合,这种投研能力传导的结果就是基金公司在大概率上是可以做出相对收益的。从数据来看,有一些具有实力的公司所选股票构建的组合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希望的做法是,以公司现有投研平台为基准,选取高于市场基准收益率组合,以股指期货对冲市场下行风险。
国外对冲基金操作手法有很多种,但是,受目前国内对冲工具限制,我们可能目前主要还是运用对冲这种方式作为组合风险控制工具。不过对于量化投资技术的实践应用,对冲这种方式目前还只是一个尝试。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受法规限制,目前量化投资方式更多地应用在指数基金的自动化管理上。如一些指数分级基金,从成立之初以来规模发展很快,尤其是其中的杠杆份额,凭借高达2倍的杠杆比例及较高的流动性,成为杠杆基金中的龙头品种。这种杠杆指数分级产品实际上可以扩展到各类指数中,比如针对大股票、大型市场规模指数的杠杆化产品;或者是风格类的,比如更激进或者更保守的某类风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