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益一直是私募追求的目标,但在单一做多策略情况下,由于与股票市场的高度相关性,私募对绝对收益的实现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一些稳健型的私募,也只能依靠降低仓位来规避市场风险。
随着国内创新策略私募基金层出不穷,真正的绝对收益策略开始出现。目前绝对收益型的创新策略有三类,分别是阿尔法、套利、大宗交易策略。阿尔法策略由于将组合中的贝塔基本对冲,其与股市相关度低,且净值波动很小,具有牛市熊市均能获利的特点。套利策略追求比较确定的获利机会,包括价差套利、统计套利、事件套利等,由于具有低风险、收益确定的特征,套利策略收益非常稳健。大宗交易策略是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折价购买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的股票,再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取价差。目前这三类策略都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出现,且历史业绩相对较长,这给我们研究这类私募产品提供了可能。
首先的问题是,这些私募产品是否真能实现绝对收益。2011下半年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检验窗口。我们统计了该时段产品业绩,发现阿尔法策略、大宗交易策略(只有“思考1号”一只产品)都实现了正收益,其中大宗交易策略收益水平甚至超过10%,不过这可能与思考1号有少量主动管理的股票头寸有关。遗憾的是,套利策略产品出现-7%左右的下跌,由此可见,套利策略未能真正实现绝对收益。
收益与风险永远是评估一个产品的两个方面,在看过收益后,我们再从净值波动性、股市相关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三类产品的风险水平。我们计算了各类策略产品的风险收益指标的平均值,并与代表私募基金平均水平的私募基金综合指数与代表市场表现的沪深300指数进行对比。必须指出的是,各只产品成立时间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在同一策略产品中取业绩重叠的时间段进行统计,但不同策略产品之间的统计时间段会有差异。
我们发现阿尔法策略的波动性最低,确实体现出贝塔已被对冲的特征,而套利策略与大宗交易策略都具有中等程度的波动性,即波动率低于沪深300指数,但与私募综合指数的波动性相仿。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宗交易策略主要体现为向上的波动较大,其最大回撤较小,仅为-3.38%,与阿尔法策略接近,而套利策略则体现为双向波动均较大,其最大回撤达到-11.8%。从与股市相关性来看,阿尔法策略与大宗交易策略与指数相关度都较低,而套利策略却明显高一些,这与其下行风险更大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套利型基金可能存在较多净风险头寸导致市场相关度与下行波动更大。目前国内可供套利的投资机会少,且套利策略产品在信托产品投资限制下无法做空,也制约了套利策略的实施。因此,目前的套利策略产品采用的并非是市场中性的套利策略,而是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暴露。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低、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而言,阿尔法策略与大宗交易策略产品无疑均是较好选择。不过两者各有千秋,大宗交易策略尽管收益可能更高,但毕竟市场容量有限,随着参与者的不断增加,持续获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且限于样本太少,对该类产品的评估可能还不全面。而阿尔法策略尽管收益不高,但其规模瓶颈不明显,业绩持续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