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获悉,4月14日,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预计在未来3年至5年,交易所日交易额将突破100亿元,预计将诞生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交易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拥有贵阳国资控股背景,其股东包括贵阳阳光产权交易中心、九次方大数据公司、北京亚信数据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代表——郑州市迅捷贸易有限公司和贵阳移动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今年2月份,工信部将贵阳正式列为全国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区。
根据贵阳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在贵阳市建成全球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贵阳市大数据产业的总量规模突破2000亿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预计,未来3年-5年每天交易量达到100多亿元。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通过建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把大数据转换成真正意义的资产,让大数据资产在全球范围流通,并产生价值,交易所将作为数据价值的权威鉴证者。”
对此,国金证券分析师郑宏达表示,拥有丰富数据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零售、物流等领域,而参与数据交易的提供方则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从之前的发展案例来看,参与者多倾向于获得数据,而不愿意提供数据。政府由于其特殊角色,愿意通过提供数据来引导产业的发展,所以交易所的数据提供方将最先由政府来更多的参与,然后延续到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来看,如果直接交易底层数据,则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构成违法行为。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交易数据结果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结果交易是关键点。
“这是中国IT产业的里程碑事件。”郑宏达认为,短期看,政府引导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在信息消费和数据产业发展上开政气之先,让有价值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公开交易,对于缺乏获得优质数据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业者都是巨大机遇。长期看,数据结果成为一种商品,可交易、可兑换,将对IT产业构成深远的影响,从信息消费到数据消费的转变。
郑宏达还表示,拥有丰富且高质量数据的企业将面临价值的重估,由于数据结果的可交易,此事件将对整个计算机软件板块带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