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多个交易日的震荡整理后,本周三市场盘中突然出现异动。昨日上午11点过后,沪综指和深成指双双出现旱地拔葱的走势,此前市场的弱势格局也为之改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以2201.07点报收,上涨0.82%;深成指以8447.46点报收,上涨0.98%;中小板综指收报6138.28点,上涨1.49%;创业板指数收报1329.48点,上涨2.91%。成交量方面,27日沪市成交1021.6亿元,深市成交1208.1亿元,市场量能均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大。
一方面,反弹主力品种不具备持续上涨空间。从带动指数昨日盘中异动的两大板块看,无论是传媒股还是银行股,后市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于传媒板块来说,经过昨日上涨,不少个股估值重新回到较高位置,“高处不胜寒”的谨慎心态预计将随之重新出现;对于银行股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始终压制其估值水平的有效提升,而近期市场预期的“9号文”则在短期明显利空该板块。由此可见,支撑昨日反弹的主力品种并不具备持续反弹动力,很难起到引领新一轮强势格局的作用。
另一方面,弱势格局并未改变。从昨日市场走势看,在经过11点附近的强力反弹后,市场继续上涨动能明显不足,这使得反弹具备了明显的脉冲特征,而脉冲式反弹本身就是弱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从当前市场环境看,改变弱势格局也尚需时日。在经济层面,10月部分数据显示补库存阶段进入尾声,经济复苏脚步出现停滞迹象;而在利率层面,尽管近期短期利率有所下行,但中期利率仍然高企,市场并未摆脱资金面掣肘的局面。在上述环境下,虽然市场下跌空间因为不确定因素消除而变得非常有限,但上涨动力显然需要进一步积蓄。
蓝筹伸手捂热大盘 2200点回归显露三特征
分析人士认为,沪指重上2200点后,有望继续向上挑战2250点附近的压力
■本期主持 张 颖 吴 珊
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主持人:昨日,沪深两市股指探底拉升,个股表现活跃,赚钱效应明显。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成功站上2200点整数关口。请问昨日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
金证顾问:昨日市场主要呈现出三大特征。
首先,股指有所放量,且再度站上2200点,表明此压力位已经基本宣告攻破。随着股指下方10日均线、60日均线的逐步上移,量能的进一步释放,市场买气正在急剧回归,再加上后市股指震荡上行的动能增加等因素,有望推动股指延续整体震荡上行的格局,接下来大盘继续向上挑战2250点附近的压力应该指日可待。
其次,从盘面看,昨日沪深两市的投资氛围极其活跃,尽管大盘在近期形成延续盘整震荡走势,但活跃度持续保持在相对高温状态。特别是题材热点的轮动,个股赚钱效应等均有不俗表现。如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当中超预期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持续刺激军工概念、信息安全股强者恒强。同时市场预期之中的文化振兴、土地流转、金融改革、自贸区等继续在市场之中形成良好的轮动效应。题材热点的轮动,个股赚钱效应的显现,均对大盘在目前形成企稳反弹,展开新一轮上涨行情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市场政策进一步明朗,特别是资金面面临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将扩大QDII和QFII主体资格,增加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同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本周一表示,推动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具有重要作用,今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比例的监管限制将从现在的10%进一步放开。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一旦落实,将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1.88万亿元左右的长期投资资金,这对于稳定A股市场的资金面、树立市场长线投资理念都有积极的意义。
金百临咨询:短线A股市场出现了回稳的格局。这一方面得益于券商股的企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创业板影视传媒股的大力反抽,如此整齐划一的行动,说明各路资金对后市走势仍然有着一定的期待。而且,成交量虽然有所放大,但沪市成交量仍然只有1000亿元左右,如此的量能就可以驱动着指数轻松回归2200点,既说明了空头能量的衰弱,也说明了短线A股多头有着较为强大的控盘能力。
破位下跌风险解除
主持人:昨日,沪指反弹再一次站在5日线之上,上方面临2200点以上的平台压力,也是自2444点下跌以来下降趋势线的阻力,这需要成交量进一步放大才能成功逾越,从技术面来看,股指将如何演绎?
大摩投资:大盘自11月18日以一根大阳线一举突破60日均线以及年线等众多均线的压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股指持续在年线上方形成相对缩量的窄幅震荡。日K线图上,已经有两次指数回踩年线附近,并且在年线处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而从小周期看,股指的短期均线呈空头排列并开始呈向下发散趋势,只有10日均线依然向上,而一旦指数跌破这里也会形成新的死叉格局,所以昨日走势实际上对于改变趋势有好处。短期市场能否延续上涨,还需要继续观察金融权重股能否成为新的持续性热点。
招商证券[微博](11.09, 0.29, 2.69%):在短周期均线呈向下发散的不利情况下,昨日市场出现反弹行情,解除了短线市场破位下跌的风险。而证券、军工等板块强势表现,对于增强市场信心,活跃人气极为有利。但市场能否持续走强仍有待观察,昨日个股虽然表现抢眼,但市场总体量能较为温和,后市若不能持续放量则仍难以突破上方压力。股指昨日的走势修复了短线技术形态,增强了投资者信心,短期内出现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
两大题材闪耀年末
主持人:昨日,在金融股大幅走强稳定市场人心的基础上,航天军工股集体走强,受4G牌照即将发放的消息刺激,大科技概念股同样强势反弹,有效带动了市场人气,呈现出普涨格局,后市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
倍新咨询:股指盘中拉升,个股走势好于前期,但量能仍然偏小,谨慎的投资者保持观望,激进的投资者可继续关注股指方向上是否能带量突破,热点方面,可关注军工安防、页岩气以及其他调整充分的改革题材股。
科德投资:接近年末,各种题材的线索会逐步浮现,题材股的表现机会愈发突出。从整个市场来看,比较有特色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两大方向。
第一,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历年来市场惯有的热点炒作思路,不过今年稍有不同的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在经济政策大方向定调以及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决定推出之后,炒作题材点预计与前期不同。改革思路的推出会让市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寄予更大的希望。
第二,航天科技(17.51, 0.80, 4.79%)。最近科技行业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嫦娥三号的发射。探月卫星的发射在我国航天历史上还是首次,国际上能够发射探月工程的国家不多,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比较重要的进步。探月卫星的发射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市场必定给予充分的关注。探月工程涉及到比较多的科技细分领域,传感、航天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证券日报)
中短期资金共振 行情或现新风向
正当A股苦苦挣扎于盘局之时,昨日明星传媒股及券商股带头强攻,将指数带出盘局。一时间,有关市场风格转换的讨论再度出现。分析人士表示,以券商股为首的金融股上涨,究竟只是单纯的盘中脉冲行为,还是代表着新一轮攻势,还有待继续验证。不过,券商股拉涨所代表的短期资金抢筹,以及传媒股猛拉所代表的中期资金进场,至少能奠定短期市场偏强势的主基调,而接下来市场的格局将由中短期资金的博弈而定。
权重股拉抬唤醒“8·16记忆”
连续盘整六个交易日之后,昨日市场出人意料地在盘中出现了直线拉涨的情形,其中以券商股为首的金融股、以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等明星股为首的传媒股成为指数盘中脉冲的主力军。这不由得令投资者回想起“8·16”当日的场景。
不过,与“8·16”纯粹乌龙指有所不同的是,昨日市场的上涨最初是由券商股所引发的,并非是人为的失误操作。太平洋证券昨日早盘就强势涨停,并带动国海证券(000750,股吧)、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纷纷大幅上涨。很快,券商股的涨声一片就传递至银行及保险(放心保)板块,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及宁波银行(002142,股吧)等小银行股午盘11点左右均出现了一波直线拉升的走势,保险股也纷纷扩大涨幅。
在11点左右,引领市场上涨的还有一波主力军,即以华谊兄弟为首的传媒股。昨日午盘11点左右,华谊兄弟强势拉涨,并很快就封死涨停板;光线传媒(300251,股吧)也在11点附近紧随其后封死涨停板,并带动华策影视(300133,股吧)、凤凰传媒(601928,股吧)、百视通(600637,股吧)等传媒股出现7%以上的急速拉涨。
由此可见,昨日市场盘中的拉升,并不是资金的一时冲动,这与“8·16”当日指标股的拉升有着本质的差别。
中短期资金共振或带来新格局
目前来看,以券商股为首的金融股昨日盘中的拉涨,很大程度上是短线活跃资金所为。毕竟,券商板块短期受到政策、消息多重利好的提振,因而对活跃资金具备相当的吸引力。不过,券商股的带头拉涨,究竟只是昙花一现,还是代表着新一轮行情的开启,有待继续观察。
首先,三中全会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但当前市场依然存在资金面偏紧的压顶风险,以及市场情绪渐趋理性所带来的调整风险,市场并不具备就此开启牛市的基础,这也就决定了诸如券商在内的金融股并不具备持续拉升的客观环境,短期的拉涨更多是受市场情绪上涨的带动,可持续性可能不强。
其次,券商股向来都是行情的风向标,短期而言,券商股的领头上涨,至少表明短期市场偏强势的主基调,不排除行情短线仍可看高一线的可能。接下来,券商股能否引领权重股集体上涨,还要继续观察资金流向的情况。如果昨日资金流入券商股的情形只是昙花一现,则券商股的上涨就只是短线炒作行为,对市场方向的影响将相对较小,更别提所谓的风格转换了。
不过,以华谊兄弟为首的传媒股的集体大涨则值得重点探讨。事实上,华谊兄弟11月一直延续良性上涨的走势,期间还曾出现过七连阳的超强K线形态。昨日华谊兄弟的强势涨停,并带动整个传媒板块大幅走高,更多象是资金对中期转型逻辑的进一步确认。也就是说,市场抱团优质成长股的热情再度达到高涨的状态,短期而言,华谊兄弟引领的传媒热大概率会继续演绎,不排除龙头股强势突破前期新高的可能。
拉长时间来看,在当下资金面偏紧依然施压市场的背景下,中期资金敢于在此点位坚决入场,一方面是认同中期转型的主逻辑,预计成长受捧的逻辑将继续贯穿整个2014年;另一方面,资金抢筹传媒股,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此前该板块的阶段调整幅度,即华谊兄弟一个月40%的阶段调整,已经基本释放了调整压力。站在岁末年初的时点,传媒股的强势崛起,或预示着中期资金正在逐步进场,短期市场或再度回到成长占优的主逻辑上。 (中国证券报)
机构齐唱多 2200点布局预期升级
在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之后,昨日沪深两市股指的突然拉升让投资者莫名地兴奋。近日,正是各家券商集中召开策略会“预言”2014年行情的时候,与前期的谨慎不同,券商研究机构开始异常兴奋地唱多
收复2200点
11月27日上午收盘前半小时,沪深两市股指突然拉升,一举将上证综指托上了2200点,此后,该指数一直在2200点附近震荡。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收于2201.07点,小幅上涨0.82%;深证成指收于8447.46点,小幅上涨0.98%;创业板指则一路走强,收于1329.48点,涨幅达到2.91%。
从盘面来看,信息服务、信息设备、金融服务、电子、交运设备行业指数涨幅居前,而铁路基建、券商两大权重板块的强势反弹则对股指构成支撑。
近日,市场传闻称有投资人开始卖房炒股。“时值年末,加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落实的预期,投资者都想提前布局2014年的行情。”杭州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现在资金面依然比较紧张,短期还很难看到突破性的行情,这也是前期跌幅较大的创业板个股回暖的原因。”
11月2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3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4.10%与前期持平。分析人士表示,交易量维持在10月以来的相对高位水平,继续向市场传递维护短期资金面稳定的信号。不过,11月26日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延续了近日的短降长升格局,显示短期流动性紧张程度有所改善的同时,市场对于中长期资金面的预期依旧谨慎,而目前尚无法判断逆回购放量的持续性。
机构齐唱多
时值年末,正是券商集中召开策略会的时间。与前期的谨慎不同,研究机构对于明年的行情颇为看好。
申银万国研究指出,从基本面和交易心理层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投资者中长期的经济预期,提升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更改变了资本市场的制度规则和产品工具,将对投资本身产生深远影响。该机构对2014年的行情趋于乐观,认为投资者可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
而国泰君安非常明确地指出,A股市场在2014年将迎来平衡市中的三波反弹。宏观环境稳定条件下,极可能出现三次反弹一次高过一次的结果。贯穿全年,市场无风险利率都将持续下降,这也意味着每轮重建之后市场反弹都会迅速而强烈。三波反弹将会带动市场出现特色鲜明的板块反弹及主题轮动机会。
高盛也颇为看好中国市场的行情。高盛将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配置建议上调至高配,因为两个国家均已着手进行改革。高盛预计,2014年新兴市场GDP增速将小幅升至5.3%,盈利将增长8%。考虑到中国和俄罗斯市场一定程度的估值扩张,2014年股价回报为18%。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QE)和地区选举可能会造成上半年走势不稳定,但随着发达市场复苏变得更为显著,新兴市场应该会反弹。
风险未消除
基金也认为,改革将成为明年A股最大的变量。但基于流动性的问题,他们对市场的态度比较谨慎。
交银双息平衡基金经理李德亮表示,在2013年经济增速保7.5%没有悬念和通胀预期抬头的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趋紧态势,再叠加银监会规范同业业务,造成近一段时间融资利率的大幅飙升,而且央行目前丝毫没有松动的意愿,因此除非经济增速预期下滑到不能接受的水平,这种货币政策的高压态势必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背景下,无风险利率的大幅上升将是股市的最大利空因素,利率水平不现拐点则难言市场底部。
第三方研究机构莫尼塔也表示,2014年A股市场面临的核心矛盾是通胀螺旋引发的央行货币紧缩,以及风险定价机制缺失导致的“无风险利率”持续上行。叠加箭在弦上的IPO扩容,2014年A股依然面临中枢下移的压力。从市场节奏看,传统的春季行情仍然有望延续,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撤退的时间窗口。(国际金融报)
券商股引领蓝筹异动 传递积极信号
27日上午11时之后,券商、煤炭、银行、地产等蓝筹股突然直线拉升,券商股的拉升幅度最大。作为大盘的“风向标”,券商股的反弹能提振市场人气,同时也释放出一定的积极信号。
27日11:01至11:11,中信非银行金融指数的涨幅0.5%左右迅速升至3%以上,拉升幅度接近3个百分点,午后涨幅一度扩大至3.46%。中信银行指数、房地产指数、煤炭指数也出现拉升。在蓝筹股的拉动作用下,上证综指当天上2200点整数关口,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
在申万三级行业中,证券行业27日实现资金净流入5.77亿元,净流入规模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航空航天设备;煤炭开采行业实现资金净流入8989.61万元;房地产开发和银行板块位居资金净流出规模的前列,净流出额分别为4.97亿元和3.71亿元。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