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国内首只采用量化策略的基金——光大保德信核心亮相市场以来,多只量化基金产品紧随其后,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从历史表现来看,量化基金在过去各个年份的平均排名多处于市场中游水平,与传统定性投资方式相比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目前市场上的量化产品多以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该模型的因子权重需要进行主观判断,而“人性”因素此时往往会喧宾夺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量化模型本该发挥的客观和纪律性优势;其次,大部分量化基金在择时和资产配置上并没有采用量化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基金经理的主观判断,因此难以对大类资产配置和仓位调整形成准确而及时的指导。
然而今年以来,在大盘表现疲弱,结构性行情为主旋律的市场环境中,多只主动管理型量化基金产品却以优异的表现,为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截至2013年10月22日,在16只可供业绩考察的主动管理型量化基金中,年内涨幅超过20%的产品多达6只,尤其是近三月以来,量化产品的平均净值涨幅为11.79%,跑赢同期股票型基金9.94%的平均收益近两个百分点。其中,今年4月成立的华商大盘量化基金以22.24%的季度涨幅高居混合型基金首位,成功引领量化基金从国内资本市场中突围。
为了有效实施量化投资策略,降低由于股票持仓比例波动过于频繁影响到量化投资策略的效果,多数量化基金普遍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这也是该类基金在过去的反弹行情中往往能够取得阶段性优势的主要原因。但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其由于缺乏择时机制所导致的急涨急跌常常为市场所诟病。
今年6月以来,虽然市场以震荡反弹格局为主,但量化基金的股票仓位相较于传统的股票型基金却并不占优。 据统计,截至今年2季度,17只主动管理型量化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仅为79.07%,低于股票型基金80.23%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国内量化基金在使用金融模型对本土市场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正逐步发挥其在择时、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上的综合效用,力争避免净值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大幅波动。同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延伸,依靠概率取胜,避免主动投资出现“盲点”的量化投资也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