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的浅显与高深
什么是量化投资,丁鹏博士指出,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实现投资理念、实现投资策略的过程。虽然要用到计算机用到数学,但是量化投资并非就一定如许多电影或者新闻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是那些“火箭科学家”的专利。
也许让许多散户投资者想不到的是,在丁鹏博士的这本《量化投资》中,有一个章节是专门讲技术分析的,讲诸如均线、MACD、DMA这些散户耳熟能详的技术指标是如何用来进行量化择时的。当然,相比普通技术分析书本简单的说MACD柱翻红买入翻绿卖出这样的简单交易规则,此书中引用的案例会对每个技术指标进行上证指数择时的效果进行回测,并找出最佳参数,然后在此技术上将不同的技术分析指标结合起来过滤假信号,寻找更佳的择时信号。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思路,在1996年到2010年就可以获得16.39倍的累计收益。显然,即使是许多散户都觉得浅显的技术指标,只要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辅助去量化组合,一样可以成为盈利利器。
当然,量化投资门派众多,并非所有的思路和策略都如技术指标那么浅显。比如支持向量机、分形理论、小波分析,这些光听听概念可能就让普通投资者云里雾里。不过本着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态度,普通投资者切入量化投资不妨就从诸如技术指标这样相对浅显容易把握的手段进入。
散户与大机构各有优势
大资金有大资金的优势,散户有散户的优势。在谈及实践量化投资策略时,丁鹏博士并不认为大机构借助人才、设备和资金的优势,就在量化投资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比如在《量化投资》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谈的是量化选股中的“动量反转”模型,这就特别适合散户小资金的量化策略。所谓动量,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涨”,选择一定时间段中的强势股,而所谓反转,则是俗称的“超跌股”,选择过去一段时间跌幅最大的那批股票。只不过量化投资利用了严格的数学手段去验证不同的观测时间段和持有时间段下这两个策略的效果,而不是许多散户投资者那样的主观判断。从研究结果来看,动量和反转是两种颇为有效的量化选股手段。丁鹏博士以2006年3月8日至2011年12月13日的反转模型回测为例,累计收益率高达356.1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累计收益不过139.96%。不过,这个模型对大资金就必需考虑冲击成本,买入资金一大很容易推高股价,从而将模型原本的超额收益吞噬干净。散户在这方面,由于船小掉头快,反而没有这方面的劣势。
当然,大机构终究有大机构的优势。比如同时买入上百只股票的投资组合,比如高频交易,这些就是散户投资者所无法涉猎的。
多模型但求稳定
在与丁鹏博士的交谈中,可以感觉到他是个谨慎的量化投资者,偏好同时多个量化模型或者多个量化品种交易,避免任何一个模型或者品种的问题而拖累整个投资组合的表现。“稳定,比平庸好一点”,这是他追求的投资效果。
在这点上,不同的量化投资者显然有不同的取舍。昔年长期资本公司的陨落,次贷危机中外汇市场息差交易的大幅亏损,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在单品种上进行量化投资所存在的巨大风险。在谈及天然气近期价格大跌导致传统天然气与原油价格配对量化交易模型出现巨大亏损时,丁鹏博士强调一个量化模型不可能永远有效,市场在发生改变,一个曾经赚钱的量化模型可能因为无法把握这种模型而崩溃。面对这种情况,多模型多品种交易是一个重要的应对手段,就如这次天然气与原油配对交易的崩溃,对于只采用这一个模型的量化交易者那可谓是世界末日,但若有多个模型,即使配对交易也有多个品种在进行,那么也至多不过是损失小部分资金,不至于伤筋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