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理性下跌不断加剧的同时,投资者也在迫切期待来自监管层的权威声音。随着陆家嘴金融论坛发布会的逐渐临近,大盘超跌反弹借势展开,沪指在午后划出一个惊心动魄的“V”字。当日,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也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刘沁佳
同时,央行未来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他表示:“上述文件正式发布实施后,所有的企业,包括已通过发审会的企业和待审企业,都要按照新的规定执行。对于符合新规定条件,且完善规定事项的过会企业,证监会将给予发行核准的批文。”
而对于近期市场大跌下,监管层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的问题,江向阳表示,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着力于基础性建设、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扎扎实实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实,综合一行三会相关负责人的上述表态来看,有关部门并未刻意释放所谓“利好”,但对一系列正在对市场起着重大影响的问题作出了毫不含糊的回答或澄清。而这些明确的表态正是当前恐慌情绪弥漫的资本市场所迫切需要的。(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行出手维稳 流动性僵局解围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再度就流动性管理问题发声,重申当前流动性并不短缺的判断,但承认为了保持市场平稳,近日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另外还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肃交易纪律。
央行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
央行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下一阶段,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央行再次要求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一是要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大型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央行。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来源:证券时报)
给激进银行一个教训 央行通稿透出政策深意
央行25日晚间发布一篇名为《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新闻稿,系统性地对当前流动性状况、前期市场现象、央行应对举措、下阶段货币政策作了阐明。
从央行表态可以看出,当前并不缺流动性总量,随着短期因素消除以及央行一定条件的流动性支持,短期市场波动将逐步缓解,市场也无需恐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多种创新工具组合将适时调节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流动性总量不短缺
央行: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
解读:在市场叫嚷“钱荒”的当下,央行判断,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短期波动由时点性、情绪性因素造成
央行: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
解读: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上升和波动。央行将其归结为时点性原因造成,包括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
而银行间利率的大幅飙升则加重了市场“钱荒”心理,加之实体经济运行弱于预期、美联储将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市场担心金融体系内的波动会影响到实体经济,恐慌性情绪在市场弥漫,反过来进一步推升银行间利率,并蔓延到资本市场。这就是央行所称的情绪性因素。
央行预计,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符合要求银行已获流动性支持
央行: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解读:虽然央行并没有点明获得流动性支持的具体机构,但是“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还是传达出,央行此次“纠偏”行动是在金融系统内部的基于审慎和防范风险要求的自查行为,对于不符合宏观审慎要求、流动性管理能力差、同业业务扩张过快的银行,央行并没有给予支持。
而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央行承诺,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此次行为可以形容为“整风运动”,“给那些激进的银行教训,并不是要把泡沫挤破”,受到教训的银行也在清理表外资产、下调资金杠杆、降低流动性错配,以后业务更趋谨慎。
同时,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
多种工具组合将适时调节流动性
央行: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解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央行的表态透露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放水是不可能的。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未来随着美国QE政策的收缩和境内融资热点的降温,外汇占款很可能周期性增量减少,下半年流动性状况难以恢复到一季度的水平。届时,货币政策会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对于商业银行,央行要求其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大型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同时,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但不搞“一刀切”。(来源:上海证券报)
A股惊天逆转事出有因
昨晚,央行在其官方网站首页头条位置发表《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文章特别提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行情专区)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央行表示,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央行发文称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央行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前5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
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6月25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已回落至5.83%,比6月20日回落592个基点。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
下一阶段,央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3次常务会议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同时,也要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实际状况,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货币市场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良好货币条件。
央行奉劝商业银行:沉着应对流动性波动 避免非理性行为
央行指出,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要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正确估计流动性形势,沉着冷静应对流动性波动,避免非理性行为,保持日常流动性合理水平。
央行对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出要求:“大型银行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央行。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此外,商业银行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按宏观审慎要求,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加强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范。同时,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但不搞“一刀切”。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肃交易纪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报价行要严格按照报价准则理性报价,并切实履行报价成交义务。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货币市场成员要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真实报价和交易,严禁虚假报价误导市场。对发生此类问题的机构将予以严肃处理。
A股惊天逆转 沪指拉出史上最长下影线
A股市场周二出现超级大逆转。早盘,权重股纷纷延续周一的疲态,民生银行(600016,股吧)(行情 股吧 买卖点)这样的代表性个股一度封于跌停板。午后,市场惯性加速下挫,沪指最高跌超过百点,并触及1849.65点这一最近4年多以来的新低。然而,“否极泰来”的规律再一次神奇地发生作用。下午开盘后不到十分钟,成规模的抄底买单纷纷进场,还是以民生银行为例,该股从跌停板气温回升,在巨量买盘的推动下,该股收盘价仅微跌7分钱,跌幅还不到1%。与民生银行相类似的“大逆转”走势,在周二的股市中比比皆是。收市以后,各种有关“政府救市”的传闻纷至沓来,直到傍晚,央行网站挂出的文章,才令股指逆转回升的原因正式浮出水面。(来源:投资快报)
A股市场迎来“转型底”
股市两大基本根基??流动性和经济状况,近两日重创A股。虽然25日盘中上演大逆转,但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这两个因素还会给A股带来持续压力。此前的持续大幅下跌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悲观情绪,随着恐慌性情绪释放,市场运行终归会回到本该遵循的规律上来。A股或许正迎来一个“转型底”。
1849点,这只是盘中指数随机触及的一个数字。A股投资者应了解随机数字背后的真正涵义。25日探出的最低点1849点会不会成为中长期底部还需观察,但这个随机的数字带有比较鲜明的“转型”特征。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势在必行,阶段阵痛恐怕是A股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二是投资理念转型迫在眉睫,获取战胜指数的超额收益不能沉寂在历史的投资理念中;三是操作手法转型刻不容缓,在对冲时代灵活操作才是立足之本。
本次大跌直接诱因是银行业“钱荒”,其实类似情景在以前也出现过,只是央行当时通过各种调节手段化解了可能出现的“钱荒”。虽然此次央行依旧按合规要求为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但已习惯于依赖央行的金融机构在经历过此次“钱荒”后需加强自我调节,否则一旦流动性再度出现波动时,难免再次手足无措。
其实,银行真的缺钱吗?未必,缺的可能只是短期的临时头寸,毕竟部分银行一直在用大量资金通过同业拆借等方式在资金、货币市场空转套利,不断通过杠杆投资和错配套取利差。部分银行面对一直以来的“经济结构转型”趋势还没有清楚的认识,此次“钱荒”其实就是逼迫银行必须正面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充分贯彻“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一次现实的提醒。与其说,这是银行间市场的一次“钱荒”,不如说是经济结构转型正在继续深化的一个缩影。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各种看似短期的不利因素都会导致A股市场阵痛,1849点出现或许就是在提示投资者,第一个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在路上。
面对阵痛,是不是只有“束手待毙”呢?恐怕不是,这就需要第二个转型:投资理念的转型。
股市经历过几个大的周期波动,在历史上不少的周期波动中,自上而下的投资理念曾经一度风靡,因为只要将大的宏观策略把握到位,就可取得不菲收益。作为机构投资者,无非只要做仓位的调整,而作为普通投资者,只要在大的行业板块内寻求标的即可做到“八九不离十”,曾经的“五朵金花”、“煤飞色舞”等都是鲜活的例子。随着市场的发展变革,新的经济特征带来新的股市特征,通过“细分行业”去寻找“小行业中的大公司”已成为自下而上投资理念的基本途径,这种理念更关注具体企业基本面,认为机会与风险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细节中,而不是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行业板块与宏观政策。市场一直在诟病创业板整体估值高企,但事物存在就会有两面性,整体估值高企自然有其不合理性,但其中真正具备增长前景的上市公司不会因为目前的高估值而被资金抛弃。在经济结构转型大背景下,投资理念回归“细节”才是正道。
真正做到“独具慧眼”很难,近两个交易日的大震荡更是一度“泥沙俱下”,面对股价大跌,秉承做股票只能做多才能盈利的传统操作手法的很多投资者只能无奈观望,1849点再次提醒我们第三个转型???操作手法的转型。
现在的市场已进入对冲时代,操作手法不转型就很难在当前市场中站稳脚跟。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工具目前依旧没有被很多的普通投资者所接纳和采用,面对市场中充斥的“不确定性”,靠天吃饭的传统操作手法已捉襟见肘,在近日的大震荡中,适时做空的投资者可能会盈利不菲。在一个双向的市场中,只采取单向的操作手法本身就是缺陷,更何况衍生品工具不是一味的做空工具,审时度势地依据市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操作方向,才能取得最大化的合理收益。(来源:中国证券报)(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