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乔亮:中国量化投资在起步
欢迎发表评论
2012-11-27 13:57
编辑:queena
量化投资自2004年起在中国蹒跚起步,直到最近一两年在市场单边下跌背景下,其价值始为人识。尤其2011年,中国监管允许卖空,放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这些对冲工具的出现,为量化投资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和操作空间。
南方基金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乔亮,曾任美国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和加拿大退休基金国际投资管理公司 (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 基金经理。在他看来,追求风险可控下较高收益的投资者,量化基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不过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仍存在一些制约条件。
财新记者:量化投资在中国开始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不过也有质疑的观点。对此,你怎么看?
乔亮:量化投资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国内的投资者对于量化投资的特点和背后的理念可能不是很了解,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其实量化投资本身不神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投资的方式或风格,就像价值投资一样。
简言之,量化投资就是通过系统的量化研究,获得能够持续稳定跑赢基准的alpha模型,然后结合股票风险模型和交易成本模型等,通过组合优化器处理而得到一个最优的股票组合,从而达到长期稳定跑赢市场基准的目的。
财新记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如何看量化投资和其他投资方法的利与弊?
乔亮:量化投资与主动型投资相比,各有各的风格和特点,不存在一个谁好谁不好的问题。
投资是一个以风险换收益的过程,较高的收益通常伴有较高的风险。较主动型投资,量化投资在风险控制方面可能更系统化一些,但同时也由于风险分散,在某一段时间中,其收益或无法与主动型基金相比。但对于追求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追求风险可控情况下的较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量化基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选择。
财新记者: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中国量化投资面临的环境有什么特殊之处?
乔亮:最大的不同是,A股历史较短。股改在2005-2006年才完成,股改之前的历史数据包括财务、流通股数等存在不够清晰完整的情况。沪深300指数也是在2005年才开始的。而量化投资的核心假设是,过去历史发生的情况在将来也可能大概率地发生,这样用很短几年的历史做出的回测结果往往可靠性不高。
财新记者:量化投资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
乔亮:过去两三年,国内的量化投资发展比较快,无论是基金公司、券商,还是私募,量化投资类的产品都在不断涌现。从现在公募基金中的量化基金产品数就可以看出来。随着保险类资金进入股市的步伐加大,由于对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的追求,量化基金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量化投资的初始阶段投入较大,比如招募专业人员、搭建投资平台、购买和清洗数据等等,不光要花钱且耗费时间,一些机构可能深思再三才会投入。
目前的问题是,大家以为量化投资是一种能带来更优越业绩的投资方法,而过分去追捧它。我们认为,对一种投资方法的认知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考察,在中国A股历史如此短暂的情况下,量化投资的方法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下定论。
财新记者:现在国内基金业中做量化的程度如何?
乔亮:这两年国内基金业的量化团队发展很快,一般比较大的基金公司都已拥有了自己的量化团队,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这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正在组建或准备组建自己的量化团队。在量化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更能反映量化特色的产品,例如指数增强型基金。国内目前几只量化产品过去几年的业绩都稳定地跑赢了比较基准。
财新记者:中国市场现有的衍生工具,就量化投资而言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乔亮:国内大宗交易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这些期货产品在交易上有一些限制,比如交易的手数、撤单的次数等等,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操纵市场的情况。
最主要的限制是用期货对冲的证券资产不能作为抵押来支付保证金。目前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大规模介入这些衍生工具,主要是因为这需在监管方对资产做抵押。只有信用交易等做进一步的制度完善,才能吸引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参加。
此外,在2011年以前成立的公墓基金,目前几乎都不可能用股指期货来调整仓位,在众多基金经理看空的时候需要卖出大量的股票来减仓,而目前股市低迷时的流动性很差,非常低的交易量更加重了股市的下跌。
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允许所有的公墓基金用股指期货来加减仓位,那么有可能会给股市带来非常正面的影响。